来源:新纪录片人气:1更新:2022-12-09 12:11:46
五谷者,
万民之名,
国之重宝。
——《范子计然》
文丨旧故麻袋
今年最最期待的纪录片开播了,《风味人间》第四季,虽迟但到,给阴雨不断的冬天增添了一丝暖意和治愈。
在中国美食纪录片的硕大宇宙里,陈晓卿就是风向标,他有通过镜头传递美食抚慰人心的力量。从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系列到《风味人间》系列,陈导一出手,就知有没有。
走进陈晓卿导演的美食世界,不仅能让你看到垂涎欲滴的美食,还能让你感受到美食背后的人情冷暖,因为他拍的不仅仅是美食,更是人文。
说到中国的饮食文化,那我可就不困了。中国地大物博,光菜系就有八大菜系,加上各式各样的做法、呈现,可谓是“集天地之精华,容万物之好味”。为这些“好味”分门别类,是《风味人间》的拿手好戏。
从第一季的“面面俱到”,到第二季的“美食拼盘”,再到第三季“海鲜捕捉”,我们一直都在期待第四季还会有什么好菜色,出乎意料的是,《风味人间》第四季不再单纯考虑美味,而是聚焦碳水,聚焦让人类饱腹并且支撑着人类文明代代传承的根本,让人类最重要的食物“谷物”成为本季主角。
谷物,是人类饮食文明的简史,它是丰收的象征,是平和、安定、丰足的预示。古有“贵五谷而贱金玉”之说,为的就是展现五谷对民生、对国家的重要性。此次《风味人间》用“谷物星球”为题,写了一篇满分作文,让大家对谷物有了新的认知、新的解读。
《风味人间4·谷物星球》全片共6集,主角分别是小麦、稻谷、黍粟、豆类、薯类和百谷。超高清的镜头、诱惑味蕾的食物、大快朵颐的场面、绵延丰富的长镜头、金句频频的文案……绝对是碳水爱好者的真爱之作。
第一篇章,小麦登场。人类与小麦的故事,由此开始。
镜头带我们追根溯源,来到了人类最早驯化小麦的地方。起源于西亚的小麦,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到的谷物之一,为数十亿人提供美味,而位于戈兰高地的小麦始祖——“野生二粒小麦”,还保持被驯化前的野性,野蛮生长在杂草中。
虽有野性,通过阿拉伯人天马行空的烹饪方式,翡麦变化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。夯实的翡麦搭配烤鸡,将碳水的快乐展现的淋漓尽致。
镜头一转,小麦在中国被赋予了更多可能性。
在澳门,小麦磨成面粉,成为可塑性极强的原料,面粉中加入鸡蛋、鸭蛋和碱水,靠一根竹竿和自身的力量,反复揉压成干爽细直的竹升面,再用猪骨和鲮鱼熬制的汤底煮面,过冷水,一勺高汤淋上酱汁,而后淋上猪油,均匀裹上酱料,一碗“虾子捞面”诞生。
在浙江富阳,面团在水中被反复揉搓,留下的胶原蛋白和麦谷蛋白,组成富有弹性的麸质,俗称面筋,用肉沫、榨菜、野笋干和胡萝卜做馅料,一口下去,鲜香十足。
在广州,去掉所有蛋白质,只留下小麦淀粉,淀粉水经过干燥和沉淀,变换出另一种美食——澄面。隔水加热再用沸水快速和面,做出澄面皮,在旺火的蒸制下,就有了玲珑剔透的绿茵兔仔饺。
在山西和内蒙古的交界,中国特有的裸燕麦——莜麦,就生长在长城脚下。经过高温加热,将莜麦擀成面皮,加入土豆、胡萝卜、油麦菜,简单调味,切成菜卷一同蒸熟,香浓可口。
在江西抚州,捣碎的麦芽和糯米混合,淀粉酶让糯米不再发黏,在重重挤压大火翻滚下,水分蒸发,浓度不断升高,麦芽糖开始熬制。
烤制后的猪肩胛肉浇厚厚一层麦芽糖,不仅甜度柔和,还有诱人光泽,能感受到它柔韧耐嚼的肌理。
在西藏日喀则江孜县,顽强生长的青稞,是高原民族最主要的粮食。炒熟的青稞保留麸皮,直接研磨成粉,可以做成混合着浓郁乳香和青稞麦香的玛森糕。
在苏格兰西南部的艾雷岛,成熟的大麦在这里不再是美食,而是将它酿制成酒,做成风味独特的威士忌。
在草原部落,小麦面粉擀成面皮,做成鲜美的羊排饺子,轻轻拨开面皮,羊肉汁水充盈,隔着屏幕让人口水流一地。
在土耳其,饺子又是另一种画风。一张硕大的面皮,分割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。
在意大利,水饺的形状更是别出心裁,用花边滚刀分割,做出意式风味浓郁的方形水饺。
风吹麦浪,小麦常见又亲切,在人类世界被做出花样美食,在中国,也在全球。
《风味人间4·谷物星球》赋予了人类与谷物共享共存的深刻认识。用简洁的镜头给予观众最直观的感受。展现谷物历经蛰伏后破土而出的成长细节,最大限度表现谷物主体性。虽然减少了关于人与家庭的篇幅,但依然能感受到人与食物联结。
谷物,塑造饱腹了人类的肠胃,也影响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方式。
人生海海,麦浪翻滚,小麦的故事,就是人类的故事,跟随谷物传播的足迹,去往文明的每一个角落。